2019年至2021年,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因推进力度大、成效明显,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,累计获得奖励资金8000万元。年初以来,省河湖长制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以“能力作风建设年”活动为契机,持续跳起摸高、争先创优,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“四个体系”,构建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”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,做到“四个坚持”,加快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、再创佳绩。 坚持高位推动,织密河湖长制“责任网”,确保领导责任体系落实到位。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。全省所有江河湖泊全部落实河湖长。省委书记、省长共同担任省总河湖长,省委、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担任省级河湖长,市县乡逐级落实同级河湖长,并将责任链延伸至村级,全省共设置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2.1万名。市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既担任总河湖长,又担任河湖问题最突出、治理任务最重的河湖长,充分发挥“头雁作用”。完善河湖长制制度体系。修订完善《黑龙江省河湖长会议制度》《黑龙江省河长湖长巡查制度》等基础制度8项,创新制定《黑龙江省河湖长制警示约谈办法》《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述职制度》《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暂行办法》等制度5项,通过省总河湖长会议审议实施。建立河湖保洁制度,全省组建河湖保洁队伍2113个,装备机械设备4417台(套),落实经费1.1亿万元,保洁河湖5.8万公里,清理垃圾187.6万立方米,有效解决了河湖环境“脏乱差”问题。完善河湖长制管理体系。将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,在全国率先实施库长制,全面建立市、县、乡三级库长体系,全省注册登记的825座水库全部落实库长,有效提升水库管理效能。以省总河湖长5号令推进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,全省共排查小微水体4.3万个,设置小微水体责任河湖长1.2万名,完成小微水体治理1684个,切实消除了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。 坚持科学谋划,织密河湖长制“防治网”,确保工作推进体系落实到位。年度任务统筹布局。聚焦全省河湖突出问题,15个省直单位落实2022年度重点任务84项,印发河湖管理工作要点33项,各地各部门按照“四个体系”要求,对标对表,建立任务清单、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,积极部署推进。重点任务挂图作战。将84项年度重点任务细分为23类7505项子任务,形成挂图作战清单,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,实行重点督办、定期调度、研究会商,确保重点任务全部按时序进度推进。难点问题合力推进。建立了“河湖长+警长+检察长+法官”工作机制,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,重拳整治破坏河湖违法违规问题。开展河湖联合执法检查1.5万次,查处违法案件363件、违法人员410人,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1100余个,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。工作模式不断创新。建立“大数据+河湖长制”工作推进新模式,加大云服务、卫星遥感、图斑影像在河湖长巡河、专项整治中的推广应用。省河湖长办与黑龙江大学共建河湖长学院,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,以推动河湖长制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助力提质增效。召开全省河湖长制工作“提能力、转作风”研讨会,推动全省河湖长制工作队伍思想破冰、行动发力。 坚持考核激励,织密河湖长制“考核网”,确保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到位。严格执行“一河三考”。制定年度考核方案,以实际成效对各市(地)党委和政府(行署)、省直责任部门和市级河湖长三个层面进行年度河湖长制考核,“排名定档”。将河湖长制纳入省委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和省委政治巡视、资源经责审计及省市环保督察,实现考核与监督闭环紧扣,倒逼责任落实。严格河湖长制工作述职。印发《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述职制度》,明确市(地)总河湖长、省河湖长办有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河湖长制工作的述职要求。严格河湖长制工作激励。与省财政厅、省水利厅创新印发《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激励暂行办法》,对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、成效明显地方给予一定财政资金奖励,实现河湖长制正向激励的重大突破。强化河湖长制典型引领。印发《河湖长制典型案例》61篇,《河湖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典型案例》5件,《河湖长制工作简报》86期,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823条,宣传河湖长制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。国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次将我省河湖长制工作典型经验做法通过《工作简报》形式印发至全国34个省市区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文章肯定我省河湖长制创新工作。 坚持督查督办,织密河湖长制“监督网”,确保督导问责体系落实到位。强化督查检查。组织14个单位成立13个督查组对各市(地)开展2022年度全省河湖长制专项督查,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以“一市(地)一单”方式督办整改。强化暗访监督。派出4个暗访组20余人,累计行程11.3万公里,历时66天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暗访抽查全省125个县(市、区)240条(个)河流(库)点位1779个。督导核查各市(地)河湖治理问题整治情况,坚决防止敷衍整治、虚假整改。强化督办手段。采取调度、提示、警示约谈、定期通报等硬措施,加强对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跟踪问效。截至目前,召开调度会议9次,印发提示函19个、督办单39个,全省通报14期,警示约谈7人,有力推进问题整改。强化执纪问责。针对河湖“四乱”专项整治中不履职、不作为、慢作为、虚假作为等现象,将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,全省累计追责问责责任人176人,形成有力震慑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简报(第52期)